職場菜鳥的筆記求生術

跟長官報告不會緊張前,都算是職場菜鳥 (?

Photo by Alex Kotliarskyi on Unsplash

踏上職涯旅程迄今十個月,這段旅程中,筆記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如果稍微將不同類型的筆記進行分類:

  • 手寫筆記 : 工作日誌、想法歸納筆記
  • 數位筆記:記就對了筆記、專案筆記

手寫筆記

1. 工作日誌

  • 使用頻率: 每日
  • 著重特性:容易取用、書寫彈性大

個人的專案管理中心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

我工作時常需要處理隸屬於不同專案的多項任務,在進行某項任務時,收到臨時的需求,需要轉而處理其他的任務,完成後,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「還原」原先的進度: 重新回想自己剛剛在做什麼、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在一來一往之間,寶貴的精力及時間就消逝了。

這樣的窘境在使用工作日誌後,有了顯著的改善,雖然稱呼為工作日誌,但撰寫時可以根據個人的工作情境、書寫習慣即可,我常寫在工作日誌的內容包含:

  1. 本日的待辦事項:

我發現在一天開始時,先花幾分鐘思考今天預計要完成的事項,能夠幫助我在工作時有效的聚焦在「真正重要的事情」。

我在專注某項任務(寫程式、Debug)時有個壞習慣,容易落入無意義的鑽牛角尖,只求用各種手段解決這個問題、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事項。當我在某項問題卡住時,透過這些待辦事項讓我退一步思考,我現在處理的細節是不是有符合自己規劃的重點事項呢?

2. 切換任務時,暫存狀態:

切換到其他任務前,花一分鐘時間將現在的狀態記錄下來,對於未來要繼續處理此項任務時,能夠省下許多「讀取進度」的時間。

我常寫在工作日誌上的內容:

  • 遭遇什麼問題 ( 程式A讀取時會遇到B問題)
  • 為何中斷任務 (需要等待同事X完成Y功能後,才可進行開發、調整了XX結構,期望解決OO問題,等待訓練結果)
  • 從何處著手(從程式Z的TTT function繼續開發、XXX頁面的送出按鈕尚未實作...)

3. 需要追蹤的項目

開會時常會有交辦事項、待確認事項,將這些關鍵字隨手記錄在工作日誌中,在會後就能快速的產生陽春版的會議紀錄。

開會前翻閱這些工作日誌,能快速回憶上次討論的內容、確認待辦事項是否都有完成。

這種類型的筆記,我重視兩項特點:

  • 「容易取用」 : 工作時要能隨時書寫,可能臨時接到電話需要紀錄待辦事項、突然被抓進會議室開會...。因此筆記本要能隨身攜帶、放在工作環境可見範圍內,建議使用A5大小的筆記本。
  • 「書寫方便」: 這類型筆記根據使用情境的不同,可能需要繪製流程圖、條列清單,我選擇使用方格圖紋的筆記本便於繪製圖表及表格。
工作日誌:A5大小方格筆記本

2. 想法歸納筆記

  • 使用頻率: 不定期
  • 著重特性:擴充方便、容易歸檔

鍊金術師的大鍋子,專門存放想法

「發想規劃」類型的任務,通往目的的路徑充滿未知、甚至連目的都不知道。 通常我在撰寫這類型的筆記時,會把它當成鄧不利多的儲思盆,當腦海中浮現想法時,不論好壞先儲存了再說,這類型的筆記撰寫的原則:

  • 單一專案: 一則筆記只存放一個專案的想法,如果將多個專案的想法混在一起,雖然紀錄時非常方便,但是在收攏想法時,容易受到混淆。
  • 持續累積:撰寫這類筆記時,對於目標是很迷惘的,導致一開始的筆記內容也不多、內容雜亂無章。 我認為這類型筆記的力量在於「持續累積」,與此專案相關的想法萌生時,務必在自行否決前先記錄起來,隨著想法累積到一定程度,再回頭進行思考、判斷、否決、重構。

這種類型的筆記,我重視兩項特點:

  1. 「容易歸檔」:這類筆記在收攏想法前,是有可能無限擴充的,需要妥善的歸檔,當新的想法萌生時,才能快速的找到對應的想法筆記。 因此我選擇活頁紙搭配活頁夾(資料夾),收納不同類型的想法筆記。
  2. 「書寫空間」:在撰寫這類型的筆記常會在舊有的想法上繼續發想,常常會以「魚骨圖」或是「心智圖」的形式展開,所以我會使用A4活頁紙來作為筆記的載體,兩張筆記相連形成一個較大的書寫空間,讓想法可以自由地揮灑。
透過兩張A4活頁紙展開,能容納更多的想法

數位筆記

在撰寫數位筆記時,我選擇近期非常熱門的筆記軟體 Notion ,美觀的介面,加上支援Markdown、程式碼、Latex數學語法,能夠相當方便的製作工作、學習的筆記,對這個工具感到陌生的朋友,可以參考我先前的文章:

3. 記就對了筆記

  • 使用頻率:每週
  • 著重特性:跨平台取用、建立索引

剛到公司報到時,有許多雜項需要紀錄,例如:工號、分機號碼、人資系統、Wifi密碼等工作常用的資訊,這些資訊有個特性:

雖然定期會用到,但沒有重要到非記住不可

這類型的資訊,我會存放到「記就對了筆記」,這類型筆記著重的重點:

  1. 「跨平台取用」:使用Notion等數位筆記軟體做為載體的原因,在其跨平台的特性:通常具有Android、IOS、 Web等應用端,也就是說只要你有網路,無論今天你是不是使用自己的電腦、手邊只有手機,在需要這些資訊時都能隨時取得。
  2. 「建立索引」:事先分類存放的頁面是很重要的,最好在紀錄標題時妥善的使用關鍵字(Ex: 「每週工時紀錄」、 「信用卡帳單繳費帳號」),這樣需要查看資訊時,就能快速地透過筆記軟體的搜尋功能找到所需的頁面。
Notion可以分門別類的存放筆記,按照自己需求設計個人首頁

4. 專案筆記

  • 使用頻率:每天
  • 著重特性:定期整理、善用附檔

資料分析的工作很容易遇到鬼打牆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遇到更多的問題,我常常除錯到一半,已經忘了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,直到下班才突然驚覺自己浪費了一個下午,迷失在無意義的細節上。

留下餅乾屑是為了記得回家的路

進行實作性質的任務時,我會搭配這類型的筆記,當作是工作時的GPS。

  1. 在任務開始前,先列出準備要做的事情:

這點與工作日誌的目的有些類似:在深入細節前,先從較高的層面去思考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法、處理的方向。 避免自己在處理細節時,落入「見樹不見林」的思考盲點,有時候卡在一個地方太久,我會選擇先解決自己設定的其他可能方法。

2. 遇到問題時,先留下問題的描述及紀錄:

為了避免在解決問題時,遇到下一個問題,最後迷失方向。我習慣在遇到問題時,先將錯誤的畫面錯誤描述自己的猜測先截圖紀錄起來:

把問題的特性、錯誤結果記錄下來

這樣的好處在於:如果不幸嘗試了千百個不可行的解決方法,你不會迷失其中,還是能找到回家的路(能清楚幫你聚焦關鍵問題究竟為何)

3. 成功解決問題時,留下來源、紀錄、心得:

過去當我成功解決問題時,可能會開心的舞動身軀、吃個小點心慶祝一下,然後繼續進行開發任務。

然而當下次又遇到相同的問題時,自己會虎軀一震!

「噫!好了!我中了!」- 范進中舉

我知道自己曾經遇過這個問題,但是仔細想了一想,發現自己忘記怎麼解決的,於是同樣的旅程又要再次展開...堪稱是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

有了幾次經驗後,體認到:在解決問題的當下不要怕麻煩!把解決方式、來源及心得都記錄下來,能夠幫未來的自己省下許多時間。

善用截圖、程式碼、連結來記錄實作的過程

按照上述方針進行紀錄還有一個好處:在問題處理完的當下,也同時完成了一份草稿,就像是經驗值:所有你做過的事情、可行的、不可行的都紀錄在其中。 對我而言這是可視的成長軌跡,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能夠回頭進行複習、整理、分享。

上述的四種筆記我所重視的特性總結:

  • 工作日誌 : 容易取用書寫方便
  • 想法歸納筆記容易歸檔、書寫空間
  • 記就對了筆記跨平台取用、建立索引
  • 專案紀錄筆記方便使用截圖、程式碼高亮、連結

這是我平常在工作時,根據自己的需求而歸納出來的筆記使用方式。

每個人都有適合的筆記方式,摸索自己習慣的模式,往理想的自己更進一步

Happy Taking Notes!

--

--

吳明倫 MingLun Wu

筆記控 / 攝影者 / Data Engineer | 希望能靠著筆記提升忽高忽低的生產力 | 技術筆記 @ minglunwu.com